2010年5月9日星期日

居民常錯向外判管理員提申訴?

資料來源:明報(2010年5月9日)

曾否申請調遷 現兩版本

昨日兇殘血案中,有地區消息人士表示從警方處得悉,疑兇曾要求調遷不果,未知他昨日衝入管理公司辦事處行兇是否與此有關。房署發言人則表示,翻查紀錄後,確定疑犯自2005年遷入葵盛東邨後,並無提出過調遷申請。

05年遷入 房署稱無紀錄

公屋聯會主席王坤及華員會社會工作主任職系分會主席梁建雄均指出,由於房署多已將屋邨管理工作外判,但不少市民仍誤以為管理公司即是房署,並向管理公司提出調遷,房署未必能收到有關申請處理。

王坤指出,公屋調遷主要分3類,包括擠迫戶、鼓勵家庭共融的天倫樂調遷計劃、個人因應各種屋住問題而申請調遷。王說,個人須向房署提出申請及列出不同理由,亦要視乎希望調遷的地區,例如由市區單位申請調去新界公屋會較快。

梁建雄補充,若精神病康復者提出申請,房署會諮詢醫生或社工意見。他指出,大部分申請調遷的精神病康復者多會以有人想害他、被人監視偷聽等原因申請。王及梁皆表示,屋鸷內的房屋租約辦事處才是處理調遷申請的部門,但不少居民仍會到外判管理公司辦事處提出申請,往往令市民誤以為「房署」未有處理其個案;部分外判管理公司每日處理不少投訴及申請個案,叫市民自行到租約辦事處申請亦易令人誤會對方敷衍了事。

居民常錯向外判管理員提申訴

街工幹事周偉雄便指出,發生慘案的葵盛東鸷管理公司辦事處人員經常接獲居民各類申訴,部分個案累積至一定數量後會轉介至房署辦理。他表示,如果個案未經過濾,事後可能被責難增加了其他部門工作量;若篩選太嚴謹,又或被居民責怪態度冷漠散漫。

鼓勵病人重投社區 醫生:支援不足 計劃短視

特區政府仿效外國,近年推行社區精神科計劃,鼓勵精神復康者離開醫院重投社區,在社區層面提供不同支援。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和丁錫全均指出,政府原意是好的,但政出多門,加上缺乏長遠和全面計劃,本港的精神病政策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丁錫全指出,英國在這方面做得最成功,他們一方面減少醫院的精神科病人數目,並將省下的資源全投放在社區支援精神病患者上,可算是「錢跟病人走」。他續稱,英國政府會為康復者提供不同支援,社工會長期跟進有關個案,會清楚個案病情變化及提供適切的服務,不像香港只是跟進一段短時期。

葵涌醫院病脇 萬張減至4000

丁錫全表示,本港葵涌醫院的病脇數目由多年前的約1萬張,減至現時只有4000張,但港府目的只是「削資源」,在縮減的資源中只撥出少許去改善精神病服務。

曾繁光表示,政府每當發生問題時,便會增加些少人手和支援,但遠遠追不上病人增加的需求。他指出,由於精神病政策分屬福利和醫療兩個不同範疇,由不同政策局負責,政策局之間缺乏協調,也沒有長遠計劃。

政府正計劃在全港18區設立「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但精神科專科醫生李誠指出,這類中心多屬被動性質,主動到中心尋求服務的人士相對病情較輕,問題是這類計劃難以找出社區內的隱蔽精神病者。

沒有留言: